更多
2018-10-11
431 瀏覽
吃廚司發辦已經流行到一個地步,18區都總會有一間喺左近。 核心區域與中環區廚師發板大概就如香港的大陸遊客一樣多。 要喺中環區突圍而出,可能要味道很好,可能要走高格調的路線,可能要有非常舒適的環境,但必然的就是價錢註定很高。 碰巧,前排在Instagram看到森美和杜如風介紹一間中環的日本廚司發辦,朋友J先生又剛剛吃完,他說質素很好而且價錢出奇地平,觸發了我的好奇心,想來看過究竟。 本來想去那間sushi kado,但聽番朋友說價錢貴很多,而且明星效應下,最後選擇的是魚有魚味。 星期一的晚上,人不算太多,日本菜如果太多人就有種壓迫感,感覺很好。 坐bar枱是常識吧,唔係食乜廚司發辦。 選了的是$1300 Omakase menu,老實說,我係想像不到整個餐有咁多選擇。 Sake是少不了的,冰了的大吟釀,係welcome drink的首選。 前菜有四種,赤雞南蛮漬釀番茄、伊達卷、蟹肉伴鮮湯葉和松針黑豆,當中最喜歡松針黑豆,令整個前菜高格調得多,伊達卷的淡甜,蟹肉湯濃濃的味道,都令人深刻。 先來個薄切刺身開胃一下,薄片的左口魚添上酸汁啫喱,搶鏡非常,淡淡的魚味和刺激味蕾的酸味,爆
核心區域與中環區廚師發板大概就如香港的大陸遊客一樣多。
要喺中環區突圍而出,可能要味道很好,可能要走高格調的路線,可能要有非常舒適的環境,但必然的就是價錢註定很高。
碰巧,前排在Instagram看到森美和杜如風介紹一間中環的日本廚司發辦,朋友J先生又剛剛吃完,他說質素很好而且價錢出奇地平,觸發了我的好奇心,想來看過究竟。
本來想去那間sushi kado,但聽番朋友說價錢貴很多,而且明星效應下,最後選擇的是魚有魚味。
星期一的晚上,人不算太多,日本菜如果太多人就有種壓迫感,感覺很好。
坐bar枱是常識吧,唔係食乜廚司發辦。
選了的是$1300 Omakase menu,老實說,我係想像不到整個餐有咁多選擇。
Sake是少不了的,冰了的大吟釀,係welcome drink的首選。
前菜有四種,赤雞南蛮漬釀番茄、伊達卷、蟹肉伴鮮湯葉和松針黑豆,當中最喜歡松針黑豆,令整個前菜高格調得多,伊達卷的淡甜,蟹肉湯濃濃的味道,都令人深刻。
先來個薄切刺身開胃一下,薄片的左口魚添上酸汁啫喱,搶鏡非常,淡淡的魚味和刺激味蕾的酸味,爆發魚生的強勁potential。
後有的刺身有幾種,秋刀魚,深海池魚,厚岸生蠔,石垣貝,大拖羅和毛蟹鵪鶉蛋。
秋刀魚不時不食,十月吃當然是肥美,多口說句整件卷物更完美,嘩,完美,雖然不是最肥美的類型,但係已經油份強又有力。
深海池魚不用多說,不會有驚喜或有意外,我會覺得不夠新奇。
厚岸生蠔大隻到不行,海鮮的鮮味和蠔的鐵銹味,到處搶你味蕾的灘。
石垣貝用上青檸汁和柚子皮的調味,又彈牙又爽。
大拖羅加上紫蘇葉和海鹽,用紫菜包,師傅一俾我就立刻整件放入口,我唔客氣,享受那油份和口感才是王道。
可愛的毛蟹鵪鶉蛋,上場那刻你估不到他是什麼,吃下去更感新奇,點解毛蟹同鵪鶉蛋會夾,你吃到便知道了。
中場的季節料理係雞肉南瓜饅頭,我來的目的是刺身,呢個大概我唯一普通欣賞的。
另外中場奉上梅酒啫喱配番茄,番茄的甜美,我想起了日本北海道栗米的原味。
壽司時間開始,金目鯛俏俏上場,以梅醬為主調,令人胃口大開。
淡身的剝皮魚吃得多,這樣上場未試過,這樣的切法和做法令剝皮魚味道更加集中,配合酸度剛好的米飯,更深刻。
白蝦和鹽水海膽配搭,是北海道附近海洋的最佳產品,加點金箔更加高貴大方得睇。
燒過的赤睦,係冇得輸的必勝產品,一口吃下最滿足,加上點辣調味,更誘人。
如果你吃開左口魚,喜歡那個濃味和油份,右口魚邊更適合你,那油香令你更加魂牽夢繫,紫菜包着令你食得冇咁油膩,窩心的選擇。
九州鮑魚最尾上場,點上在頂的鮑魚肝醬完全有劃龍點睛的效果,那件煙韌的鮑魚,吃得人非常感動。
結尾的江戶前甜蛋完全係最好的結局,又甜又蛋味洋溢。
竹籤魚清湯,不是常吃到的麵豉湯,沒有濃烈的收筆,清新。
以為完左,點知仲有時令的夕張蜜瓜,吃到這裡我覺得$1300係超級物有所值。
通常人人以為明星介紹或吃過的都會是天價,尤其是日本料理,但一如朋友所說,這間魚有魚味的確令我非常驚喜,絕對值得專誠前往,我不祇聞到魚味,而且食到超值的味道。
魚有魚味
中環擺花街8號2樓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