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1-03
62 瀏覽
在坑口吃午飯也幾乎是試勻了這兒的食店,而尚有一些食店是未吃過的,如這一間,見其名字真的是很誇,竟自稱是龍的傳人,雖然也是吃中式菜,但其質素又是否能代表整個大中華呢?與同事五人佔了一個卡座,此處除了一貫茶樓的點心之外,也有些鹵物,當然也不會放過,點了一個鹵味四寶飯、一窩米粉、一碟菜及一系列的點心。先來的是數款點心,蜜汁叉燒腸不是如常以品字形的出場,四條短短的並排於碟上,腸粉皮不是很薄,但也不算很厚,米香就免問了,而且也不是太滑,只可以說一般酒樓的水準,在內的叉燒不多,而且也只是普通貨色,但連帶蔥花及醬油一起吃,都尚可接受。然後也來一客娥姐蒸粉粿,一客只有三隻,其粿皮偏厚而太實,而不是黏黏軟軟的口感,在內的餡料也是一般的沙葛、冬菇、蝦米、花生和豬肉,沒有太大驚喜的地方,又只可以說還可以罷了。上湯浸手制鮮竹卷的賣相,比外邊大部份的酒樓特別,其特別之處在於其盛湯的器皿,小得無法容納一條短小的鮮竹卷橫放,這可能顯得店家的高湯特別珍貴吧,但喝了一口,又真的不是什麼驚為天人之物,沒有下味精的湯,只可以說是味道足有肉香,而鮮竹卷是炸得脆脆,弄得如腐皮卷的模樣及口感,炸了再放湯的鮮竹卷,倒真的是第一次吃
在坑口吃午飯也幾乎是試勻了這兒的食店,而尚有一些食店是未吃過的,如這一間,見其名字真的是很誇,竟自稱是龍的傳人,雖然也是吃中式菜,但其質素又是否能代表整個大中華呢?
與同事五人佔了一個卡座,此處除了一貫茶樓的點心之外,也有些鹵物,當然也不會放過,點了一個鹵味四寶飯、一窩米粉、一碟菜及一系列的點心。
先來的是數款點心,蜜汁叉燒腸不是如常以品字形的出場,四條短短的並排於碟上,腸粉皮不是很薄,但也不算很厚,米香就免問了,而且也不是太滑,只可以說一般酒樓的水準,在內的叉燒不多,而且也只是普通貨色,但連帶蔥花及醬油一起吃,都尚可接受。
然後也來一客娥姐蒸粉粿,一客只有三隻,其粿皮偏厚而太實,而不是黏黏軟軟的口感,在內的餡料也是一般的沙葛、冬菇、蝦米、花生和豬肉,沒有太大驚喜的地方,又只可以說還可以罷了。
上湯浸手制鮮竹卷的賣相,比外邊大部份的酒樓特別,其特別之處在於其盛湯的器皿,小得無法容納一條短小的鮮竹卷橫放,這可能顯得店家的高湯特別珍貴吧,但喝了一口,又真的不是什麼驚為天人之物,沒有下味精的湯,只可以說是味道足有肉香,而鮮竹卷是炸得脆脆,弄得如腐皮卷的模樣及口感,炸了再放湯的鮮竹卷,倒真的是第一次吃,皮是夠脆,但油膩了一點,內部的餡以蝦肉、甘荀條及蔥花拌成,吃起來是彈牙而不腥,總體來說是還可以的。
鐵板香煎蜜汁叉燒包簡直就是一個賣Gimmick之作,底部煎過的叉燒包,其底部只是丁點的脆,除此之外,跟普通的蒸叉燒包根本沒兩樣,煎過了的叉燒包反令包底很油,真的是畫蛇添足之作,包身軟熟,但在內的叉燒醬及叉燒粒的份量及香味也不足,吃得人不太過癮。
馬拉糕不是傳統的那款,其實可喚作奶黃馬拉糕,糕身鬆軟,但就是太過濕潤了,連鬆鬆的糕身也弄得很黏,很大程度影響了其口感,加上蛋香也不高,絕不是店家所說的會齒脥留香。
對我來說,吃四寶滑雞扎主要也是為了那魚肚,簡直可以用兵家必爭之地來形容,可是今天的雞扎竟然沒有了這片土地,除了一貫的火腿及雞肉之外,最貴的冬菇及魚肚由栗米仔及蟹柳代替,真是前所未見之作,這個點心師傅真的很懂的慳家,雖然栗米仔及蟹柳也不太難吃,但比起冬菇帶來的香味,及魚肚吸汁後的美味,實在是相差太遠了,真的是令人沮喪的一個配合。
豉汁蒸鳳爪都是每次必點之作,此處的鳳爪蒸得不錯,是腍身之餘又帶點有咬口的膠質,可是其豉汁就是比較過稠,像是下了很多生粉作茨一樣,而且豆豉的香味很薄,只是鹹度夠的一個茨汁罷了;蟹籽燒賣皇的核心豬肉球果然碩大,但就是搓得實了一點,加上下的肥肉太少,所以吃起來沒有很豐美的感覺,加上冬菇粒也是下得少,蟹籽又不香,所以整體來說是大件,但就不太好食。
也點了另外一款的腸粉,是煎的蝦米腸,蝦米腸內有蝦米及蔥花,再撒了點芝麻粒吃,加上溫度夠熱,蘸點豉油、麻醬及甜醬同吃,根本就是永恆的美味方程式,縱使腸粉不是太滑,但外皮煎得脆口就能彌補了。
也來吃點纖維吧,店家的菜牌上寫的是普寧豆醬炒唐生菜,名字上果然是夠吸引,用上普寧豆醬炒的唐生菜,味道上當然會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是吃過之後,發現豆醬味道很薄,整碟菜也只有一兩粒豆,真的教人非常失望,雖然菜是爽口無渣,但也無補於事。
潮式鹵四寶飯是繼四寶滑雞扎之後,又一世紀大騙案,所謂的四寶竟然是豆腐、紅腸、半隻蛋及豬腩肉,說真的,我真的是第一次有店子稱所謂的四寶竟然是豆腐、紅腸及半隻蛋為寶,實是在香港這片土地上是沒法接受的,而且其鹵水也不是什麼出色,香味不足不沉穩,一點中式香料味如花椒、八角、陳皮及桂皮也沒有,只可以說是夠鹹的黑色醬油,而四寶豆腐、紅腸、蛋及豬腩肉其實都是醃得入味,特別是豬腩肉,竟是半肥瘦的羶香貨,真的是全碟之中最吃得過之物了。
最後也來一客翠綠斑球窩米來填肚,以木桶上的窩米份量不少,桶內有不少的西蘭花、甘荀條及草菇,三者都是煮得軟腍,而斑塊也至少有七至八大片,雖然斑塊的肉質稍縑鬆散,味道也是單調的只有鹽水味,但以六十八元一客來說,沒有魚腥及雪味已是不錯,而米粉略為粗身,而又不太爽滑,只可以說是用來充飢,而不是享受。
吃了多道菜式及點心,吃是吃得飽的,但食物質素很是一般,而且其雞扎及潮式鹵四寶飯有嚴重欺客之嫌,滿足感真的不高,唯有寄望下回找一些好一點的酒樓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