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17
30 浏览
原店位於北角的名牌雞蛋仔到了尖沙咀後,仍然其門如市,大排長龍,由於不近回家的路線,通常在巴士上得個「望」字。上個月行經這裡,終於有幸「朝聖」。還記得上次吃的雞蛋仔,已是數年前的事了。那時是從走鬼車仔買回來的,雖然新出品的小吃永遠不缺,卻知道熱辣、簡單而經得起歲月的美食,始終最得人心;說回這裡,十二元一底,付了錢後給上號碼籌,然後等待,因為師傅那邊人手有限,而購買的人卻是多到不得了,想不到這簡單的街頭少吃,也能「烘」出一遍出頭天。期間見師傅忙個不停,事先已開好一大盤蛋漿,見其不停將之淋上鐵模,放在火壚上烘,期間又要為另一底翻模、批邊,做完一底又另一底........等了不知多久下終於到手,同時回味當年的回憶,其本身夠熱,已是一個好印象,開漿和火侯控制也做得佳,外層香脆,但內裡仍不失軟熟,也吃得出蛋香,雖然味道淡了一點,也不大妨事,當然,要有那麼高的客流量,才造到這效果,放涼了的話,味道也打了折扣了。這裡也有魚蛋、燒賣和另一種懷舊小吃「格仔餅」供應,即是港產的「窩夫」,塗上花生醬或砂糖,甜度上多了一些變化,期待下次途經這裡..................
還記得上次吃的雞蛋仔,已是數年前的事了。那時是從走鬼車仔買回來的,雖然新出品的小吃永遠不缺,卻知道熱辣、簡單而經得起歲月的美食,始終最得人心;說回這裡,十二元一底,付了錢後給上號碼籌,然後等待,因為師傅那邊人手有限,而購買的人卻是多到不得了,想不到這簡單的街頭少吃,也能「烘」出一遍出頭天。
期間見師傅忙個不停,事先已開好一大盤蛋漿,見其不停將之淋上鐵模,放在火壚上烘,期間又要為另一底翻模、批邊,做完一底又另一底........等了不知多久下終於到手,同時回味當年的回憶,其本身夠熱,已是一個好印象,開漿和火侯控制也做得佳,外層香脆,但內裡仍不失軟熟,也吃得出蛋香,雖然味道淡了一點,也不大妨事,當然,要有那麼高的客流量,才造到這效果,放涼了的話,味道也打了折扣了。
這裡也有魚蛋、燒賣和另一種懷舊小吃「格仔餅」供應,即是港產的「窩夫」,塗上花生醬或砂糖,甜度上多了一些變化,期待下次途經這裡..................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