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0-06
84 瀏覽
新景記鄰近中環的露天街市,愛漫遊與逛街市的我,在上環工作時是經常繞過的地方。好一段時間沒經過了,突然想起經營超過60載的它,差點遺忘那條小街的位置。新景記從店頭至店尾都是擺放著幾張大小一致的大圓桌,圓桌中央放置了銀色的筷子筒、辣椒油、醋、豉油、牙纖,食客們互不認識圍著同一桌子,坐著圓摺凳,體現著50年代至今沒變的香港風情。牆身上半保留著油漆,下半貼上了瓷磚,相信是後期為方便清潔而改裝的。我要了魚片河,先來嚐一下湯底,大地魚與豬骨的味道不算強烈,底子滲著溫純與清甜,魚片上放上了冬菜,可為湯頭吊一吊味。魚片跟平日嚐到的很不一樣,薄薄的魚片好像全身中彈似的,佈滿小孔,有些小孔更大變成透光的小洞,這就是手打魚肉矜貴的鐵證,當今買小見小的了,機器打的做不出這效果來。入口質感帶點粗嚡,談不上富彈性,有著隱隱的魚香。港人常說的魚蛋粉、魚蛋粉,魚蛋跟河粉就是不可分割的最佳配撘。新景記的河粉滑溜,不油,已令我大感滿意,跟大碌竹河粉的細滑程度不相伯仲,可是大碌竹略為薄身,有更上一層樓的感覺。牛腩魚蛋撈麵是老公的選擇。我們都不喜歡蠔油,換上了腩汁。腩汁不膠,沒帶肉香,與牛腩的食味有密切的關係。新景記牛腩亦與
麵質也值得一提,富有彈性及麵香,非常不錯! 湯粉麵總離不開辣椒油。在門外張貼的報導中,看到最深刻是當中一張大概是50至60年代的照片,照片中的老伯穿著古式,站在當年的結志街頭,報導內容提及新景記自家配方的辣椒油,製作時香遍當年整條的結志街,街坊無人不知。可想而知,新景記的辣椒油確有一手,我又怎會錯過,果然夠香夠濃,不懶之作。 平日不太愛選生菜,因為大部份麵店都採用唐生菜,當我看到地上一箱箱保持原好的西生菜,興緻地來一個腐乳生菜。生菜鮮甜,加上灼得恰好的熟度,生菜入口爽脆,正是我最喜歡的口感,根本不用沾上腐乳醬。 看到竹簍上放有炸好的魚片,外表是充滿摺紋雖不好看,卻充滿著三代的誠意。
臨走前向姐姐問道,街市拆遷對新景記有沒有影響,她說要搬,再問搬到何地,她苦笑並無奈的回應 "不知道,有一天做一天"。對一句的關心,姐姐不忘連番多謝,充滿了人情味!
手打的魚製品經過年月的洗禮,依然訖立不倒,在我心目中更遠超山珍海錯,很難想像有一天要付出天價才能品嚐一碗鮮味、本是舊日平民的手打魚蛋粉,在自由經濟與傳統行業的發展中能否擠出公平的並存,這是我的冀盼!
題外話/補充資料:
原來新景記的魚餃及其他自製丸類也是有質素的製作,這次錯過了,下次一定會試試!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