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12
495 瀏覽
相信肉骨茶的起源比乾隆皇帝的身世更富傳奇性......馬來西亞人堅信所謂的「苦力論」- 即清末時代被騙到南洋的閩南和潮汕苦力先輩為始創者,再上巴生人李文地加上中藥材料改良後而成今天的黑湯派。亦有說是潮籍人仕引入再經馬來西亞女子改良而成。更有說是華人僑民從福建引進而在馬來西亞不經修改地廣為流傳。不管是那種說法更為可靠,最終亦離不開華人為原始概念創作人。正如新加坡企圖將海南雞「私有化」成為當地傳統飲食文化,馬來西亞巴生有關方面亦正在努力將肉骨茶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看來不少東南亞國家對保育中華飲食文化比中國大陸更為積極及進取。我怕嚼中藥,對藥膳興趣從來不大,故此只偏向接受海南派的肉骨茶味道,直到十多年前有馬來西亞朋友帶我到巴生旅遊,堅持我一嚐當地之"正統" 黑湯感覺才完全改觀過來。其實無論在新加坡流行之海南白湯派或馬來西亞巴山黑湯派,只要烹調得宜,同是妙品。黑湯派的最高景境是只有中藥氣味而嚼不到任何藥的苦澀,或許正確一點的說法是濃郁的豬骨湯底蓋過了藥味令你只感受到甘而非苦味。要做好濃郁的豬骨湯底不是件難事,大量打得稀巴爛的豬骨和長時間的熬製就是不二法門.......楊氏的黑湯底就是用最簡單
馬來西亞人堅信所謂的「苦力論」- 即清末時代被騙到南洋的閩南和潮汕苦力先輩為始創者,再上巴生人李文地加上中藥材料改良後而成今天的黑湯派。亦有說是潮籍人仕引入再經馬來西亞女子改良而成。更有說是華人僑民從福建引進而在馬來西亞不經修改地廣為流傳。
不管是那種說法更為可靠,最終亦離不開華人為原始概念創作人。正如新加坡企圖將海南雞「私有化」成為當地傳統飲食文化,馬來西亞巴生有關方面亦正在努力將肉骨茶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看來不少東南亞國家對保育中華飲食文化比中國大陸更為積極及進取。
我怕嚼中藥,對藥膳興趣從來不大,故此只偏向接受海南派的肉骨茶味道,直到十多年前有馬來西亞朋友帶我到巴生旅遊,堅持我一嚐當地之"正統" 黑湯感覺才完全改觀過來。其實無論在新加坡流行之海南白湯派或馬來西亞巴山黑湯派,只要烹調得宜,同是妙品。黑湯派的最高景境是只有中藥氣味而嚼不到任何藥的苦澀,或許正確一點的說法是濃郁的豬骨湯底蓋過了藥味令你只感受到甘而非苦味。要做好濃郁的豬骨湯底不是件難事,大量打得稀巴爛的豬骨和長時間的熬製就是不二法門.......
楊氏的黑湯底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去除中藥的苦澀味 - 大量的桂圓肉。結果是中藥味被不應該出現的過份甜味掩蓋了。當然,在馬來西亞每家每戶都有自己不同的配方,沒有所謂的最美味傳統秘方可言,有人嗜辛辣,有人偏愛甜,亦有人好清淡。於我而言,還是肉味濃郁,略帶微辛的肉骨茶更合我口胃。
在香港經營肉骨茶的專門店不多,城中偶有馬來西亞風味的小店提供此食品,但大多半都只供應像中藥湯般的肉骨茶。不想跑到馬來西亞老遠去尋此道者,大可到此一遊以解與肉骨茶相思之苦,聊勝於無.......
是次評分 : 70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