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6-24
9375 瀏覽
在這家餐廳搬遷之前已經bookmark了,看食評覺得餐廳的主題很特別,不是一般的西餐或是fusion菜;即使專賣傳統菜,也非大路的選擇如意大利和德國,而是"東歐菜"。乍聽是東歐,就會想起匈牙利、捷克等等,不過要釐清一下,原來這裡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主廚。看餐牌有見到捷克較有代表性的酥炸豬扒 (meat escalope),和波蘭的餃子 (主要的餡料是肉,粉皮較厚,有點像意大利的ravoli。煮法可以是加忌廉醬煮,也可以似日本餃子般香煎。);不過主要都是俄國菜,且烏克蘭菜更甚。終於提起心肝來 (畢竟過海於新界牛的我來說也是蠻遠的),是因為這家餐廳竟然做主菜半價優惠了,只要用openrice預先訂座就可以了,優惠期至30/6。其實找這家餐廳也找了好一陣子,雖然離中環D出口不遠,不過到了蘭桂芳後兜了大圈才能找到 (證明我不是常常去蒲),因為它在蘭桂芳後面的大廈一樓,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有一條樓梯可以直接通往 (經Marks & Spencers)。與預訂的時間剛好到達,電梯一開門已見到很有民族風情的彩色玻璃膠和木框裝飾,令人眼前一亮。一進內是位白晢的外藉侍應哥哥,還以為要說英文,誰知他主動跟我們說
其實找這家餐廳也找了好一陣子,雖然離中環D出口不遠,不過到了蘭桂芳後兜了大圈才能找到 (證明我不是常常去蒲),因為它在蘭桂芳後面的大廈一樓,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有一條樓梯可以直接通往 (經Marks & Spencers)。與預訂的時間剛好到達,電梯一開門已見到很有民族風情的彩色玻璃膠和木框裝飾,令人眼前一亮。一進內是位白晢的外藉侍應哥哥,還以為要說英文,誰知他主動跟我們說廣東話,而且也說得不錯,聽更加是完全明白,堅持傳統得來而入鄉隨俗是非常暖心,不會覺得有"吊高來賣"的架子。
裡面頗是昏暗,只靠每桌上的彩色玻璃燈與及桌上的燭光照明,非常有情調。我們被安排到靠邊的梳化座,二人圓桌不大,不過旁邊沒有人坐,所以也不會覺得有壓迫感。梳化座一邊對著的就是這個城堡風景,用木框框著,後面有燈箱,像是窗外風景般的佈置。而後方則是一些民族畫,打了淡燈令其較鮮明。
外藉哥哥很貼心,自動端上開水。可能客人不多,我們在的時間都是只有他上菜和下單等,雖然比較姿柔,可是很細心提點我們小心碟邊熱,也知道我們香港人喜歡分享主菜 (外國人就算點再大的pizza或豬手,也是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主菜,很少會分享每人吃一點),主動多給我們一個碗子,還因自己檢查看見有香草跌入碗子入面而幫我們更換,服務態度一流。
說回食物,婆仔如我,不能夠放過盡用主菜半價優惠,又不知份量如何,所以選了兩個主菜,再多點一個很想試的羅宋湯,打算到時不夠再加。都要待好一會兒才上菜,可見是新鮮即叫即做的。
很想點這湯的原因,是寫明"正宗"。羅宋湯在香港喝得多,漸漸演化成香港版本,也不知道原來的本是怎樣。平常我們喝的是橙紅色的,一般有許多番茄、薯仔、紅蘿蔔、洋蔥,更講究的會有西芹加香,和用牛肉淆製而成。原來羅宋湯是由俄羅斯來的,而正宗傳統的羅宋湯比平常喝的非常不同!正宗的完全是紅色的,沒有半點橙色,只因主要材料是紅菜頭而非番茄。紅菜頭本來就是很多汁,切成絲煮染紅了整煲湯。雖然也似番茄帶點酸酸甜甜,但紅菜頭甜多於酸,還有一點特別的味道,不能叫是腥味,可不是人人都接受得了,幸好我沒有討厭紅菜頭。而配料也有紅蘿蔔、薯仔,並有肉去調味,蔥和香草也是下得不少的,不過這不是走濃郁路線,都是比較稀。但這個味道是很特別的,我覺得如果不抗拒紅菜頭的話,實在可以一試。
喝完湯後這個主菜也很快來到了,端上來的時候是像酥皮湯般有酥皮放在盅上,不過 侍應哥哥很快手就用碟子純熟地將酥皮反轉分開放下,沒能拍到原貌。所謂的酥皮,其實是很薄的牛油皮,不是很多層的鬆化酥皮。所以有點硬的酥皮只能稍稍蘸汁變軟便要拿起,不然怕會溶化,不能像我平時吃酥皮湯的習慣般把酥皮浸在湯中吸湯再吃。不過這牛油皮只有微鹹,牛油香重,沾著濃郁的湯汁也是不錯的吃。不過湯汁真的很鹹,沾著吃可以,但鹹得不能就這樣喝,可是湯汁非常多,吃完酥皮和伴著內裡的配料吃也吃不完,只覺有點浪費啊。
內裡的牛仔肉已經燉得非常非常軟林,用叉子便能把肉撕開一絲絲,不過沒有怎樣醃過,肉自身是較淡味的,才要配上較鹹的湯汁吧。配料還有薯仔、紅蘿蔔和蘑菇,也已燉得非常林了。可是蘑菇竟然是用了canned button mushroom,是有點減分,相信如果用新鮮的白蘑菇會更為香呢。
我們慢慢吃完了炆牛仔肉,也要等一會兒才上這道主菜,不過一端上來就覺得是值得等待的。 只是擺盤已經非常吸睛,蘋果切塊分散圍著疊起成小山丘的鴨胸在中間,再加上紅莓汁點綴作裝飾,真的很漂亮。先試蘋果,是用糖和肉桂稍稍煮過,有點林但仍保留一點爽的口感,不是焗蘋果批裡的蘋果般稀爛。鴨胸不是平時有一層脂肪的煙鴨胸,這裡的偏瘦也就更考 廚師功夫——煮得全熟,雖然沒有脂肪令鴨肉入口即溶,肉質仍然軟林不鞋口,咬下去還有少許肉汁。有香煎過外皮,所以連帶的鴨皮有點脆口,但不油膩也不硬。錦上添花的是那個紅莓汁,有一粒粒紅莓之餘不只是果醬的死甜,皆因加入了少許紅酒一起烹調而成,帶一點葡萄的酸澀,跟鴨肉很相配。而且蘋果與鴨胸之間也是奇妙的配合:爽口的蘋果和鴨肉的嫩林、酸酸的蘋果汁與鴨的肉香,合起來放進口又是另一番美味。況且鴨肉是屬於較貴的肉類,這裡的份量也算慷慨,半價更是物超所值呢。
慢慢地吃罷一湯兩主菜,剛好八點離座,就能成功地享用主菜半價的優惠。份量也足夠,我們二人都棒著肚子離開,非常滿足且超值的一頓呢。
有這種堅持傳統做法和專心致志的餐廳向來都是我最偏愛的,不過同時也會想,到底這樣子的餐廳在香港能夠生存得久嗎?像這個平日的晚上六時半來到,有小貓三數隻,其中兩張桌其實都是外國人。即使到我們八時完成離座,也只是剛好坐滿一半。其實這裡食物的定價也不算高,即使沒有主菜半價優惠,我也是願意給這價錢去吃的。有印象餐廳之前也做過另一個逢星期三的訂座優惠,不過那時錯過了。希望做這些限時優惠能夠吸引更多人知道這家餐廳的存在,也希望能夠維持,不要待一段時間後做不住而消失。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