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10-23
14 瀏覽
一個簡單平凡的韮菜粿,對我來說是充滿著童年回憶。還記得小時候大約六歲左右,從上午校回家後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母親一起到附近的菜市場。除了是因為在菜市場有很多吸引人的事物,同時也是因為若有同行便必定吃下午茶(所以我是相信性格是三歲定八十的),雖然要幫忙拿餸菜回家,但能吃到美味的小食,甚麼辛勞也早已拋諸腦後了。第一次接觸韮菜粿時,是在樂富邨的單位仍是沒有獨立廁所的年代。那個小食檔除了炸蘿蔔絲餅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好味韮菜粿了。事隔快數十年,差不多已把這個小食遺忘了,直至上次跟女友在閒逛龍城時經過這裡,聞到正在煎韮菜粿那陣熟悉的香味,便決定了這時來臨的決心。在一會小飯局之前,本來不該多吃食物的,但是下班回家後看看時鐘才還有個多小時,心血來潮之下致電過來食店問一下還有沒有韮菜粿出售。老闆娘語帶驚訝的說:你要幾多有幾多,總之我收舖前你落o黎就一定有得食。聽到這裡便立即掛線,再以極速換衣服,不用十分鐘便已經登上計程車向著目標出發。到達時看到店還沒關上,心也就安心下來。在點小吃時被老闆娘認出我是剛才致電的人,她說我是第一個致電來問還有沒有韮菜粿賣的客人,之後她便帶著微笑過來著另一位店員來烹調食
還記得小時候大約六歲左右,從上午校回家後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母親一起到附近的菜市場。除了是因為在菜市場有很多吸引人的事物,同時也是因為若有同行便必定吃下午茶(所以我是相信性格是三歲定八十的),雖然要幫忙拿餸菜回家,但能吃到美味的小食,甚麼辛勞也早已拋諸腦後了。
第一次接觸韮菜粿時,是在樂富邨的單位仍是沒有獨立廁所的年代。那個小食檔除了炸蘿蔔絲餅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好味韮菜粿了。事隔快數十年,差不多已把這個小食遺忘了,直至上次跟女友在閒逛龍城時經過這裡,聞到正在煎韮菜粿那陣熟悉的香味,便決定了這時來臨的決心。
在一會小飯局之前,本來不該多吃食物的,但是下班回家後看看時鐘才還有個多小時,心血來潮之下致電過來食店問一下還有沒有韮菜粿出售。老闆娘語帶驚訝的說:你要幾多有幾多,總之我收舖前你落o黎就一定有得食。聽到這裡便立即掛線,再以極速換衣服,不用十分鐘便已經登上計程車向著目標出發。
到達時看到店還沒關上,心也就安心下來。在點小吃時被老闆娘認出我是剛才致電的人,她說我是第一個致電來問還有沒有韮菜粿賣的客人,之後她便帶著微笑過來著另一位店員來烹調食物。
先來的不是韮菜粿,而是這裡的"名物"<<豆腐花>>。說句老實話,要是真的跟至愛的公和比較,這裡的豆香是重一點點,不過論及其嫩滑口感,還是公和較好。而<<豆漿>>則及不上公和,奇怪的是其豆味反而不及豆腐花般強烈,真是奇怪。
用來"間場"的<<小食三寶>>,有燒賣、炸魚蛋和炸腸仔。味道中規中矩,跟那些全無誠意的小食店來比,這裡的味道絕不失禮。
再來就是這次的主角<<韮菜粿>>出場,煎韮菜粿的香味真的是與眾不同,極之容易分辨出來。看著其香口薄皮外層,是最好的做法。咬下去有點脆口之餘,其恰到好處的煙韌口感,腦內立那閃出兒時在街邊吃著又在燙口的狼狽樣子,不自覺得笑了出來,女友看到我自己傻笑的樣子,絕對不明所以。 這個韮菜粿的餡亦跟那時候食到的相同,極多的韮菜和輕微的調味,不用多久我已吃光了自已的那一份。
吃到這裡,本想準備離開的了,不過原來還剩許多時間,既然如此眼看還有些小食還沒嚐到,便追加了一碟<<煎炸三寶>>。這個三寶有帶甜亦頗足料的<<煎蘿蔔糕>>、切成小塊外層香脆內部軟滑的<<炸釀豆腐>>和香甜有汁的<<粟米餃子>>。
吃畢了這個小食之後,也該是到主菜的時候了,我帶著滿足的幸福感覺,向著下一站 - 泰式燒王 2而去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