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2-19
379 瀏覽
走進博客界巳有一段時間, 自問資歷還是尚淺, 最大的得益其實不是什麼飲飲食食, 而是認識到不少真正同樣喜愛飲食的朋友. 不過有得當然有失, 家人們各有各忙, 從前以為很容易就可以跟家人飯聚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所以近來一有空都會盡量抽時間相聚一番. 這晚家裡沒飯開, 妹妹正好沒約會, 就趁機會近近地在居所附近的這家來個姊妹情深撐枱腳.這家嚐越本身都有三家分店全開設在商場內, 而這家九龍灣店巳開業了有數年之久, 其間亦曾番新過店內環境, 主調改為淡綠跟黃色, 一來較切合越式主題, 二來地方變得較大而且燈火更通明. 座位大部份依然是半梳化位, 也有一些4人卡座, 坐起來都算幾舒適. 不過枱與枱之間的距離較密, 而且走廊位也比較窄, 空間感不算很大.其實宅女住在這區好幾年, 其間都有光顧過這店好幾次, 食物水準每次都是普普通通. 但唯一一個好處就是晚飯時間永遠都不用等位, 或只是等五至十分鐘左右, 對於一向非常討厭等位排隊的宅女來說這個絕對是晚飯選擇的條件之一.打開餐牌這裡的食物選擇都幾多, 由小食頭盤等基本的如米紙卷, 蒸粉包, 或蔗蝦等等都有, 而主食方面有各式各樣的煲仔菜, 包括牛腩煲
這家嚐越本身都有三家分店全開設在商場內, 而這家九龍灣店巳開業了有數年之久, 其間亦曾番新過店內環境, 主調改為淡綠跟黃色, 一來較切合越式主題, 二來地方變得較大而且燈火更通明. 座位大部份依然是半梳化位, 也有一些4人卡座, 坐起來都算幾舒適. 不過枱與枱之間的距離較密, 而且走廊位也比較窄, 空間感不算很大.
其實宅女住在這區好幾年, 其間都有光顧過這店好幾次, 食物水準每次都是普普通通. 但唯一一個好處就是晚飯時間永遠都不用等位, 或只是等五至十分鐘左右, 對於一向非常討厭等位排隊的宅女來說這個絕對是晚飯選擇的條件之一. 打開餐牌這裡的食物選擇都幾多, 由小食頭盤等基本的如米紙卷, 蒸粉包, 或蔗蝦等等都有, 而主食方面有各式各樣的煲仔菜, 包括牛腩煲, 牛尾煲, 大蜆煲等等. 亦有軟殼蟹供應. 當然少不了越式湯粉, 撈檬及火車頭, 這裡基本款一碗由HK$40-72不等, 算是中價收費.
我們兩個女生胃口始終有限, 就點幾個不太重口味的來試試好了.
水晶鮮蝦扎肉米紙卷 (HK$54) 一碟四件米紙卷造型及擺放明顯花了點心思, 只見整件卷包得漲卜卜的, 件頭不少. 內裡包的配料不少, 除了有一大片札肉之外, 更有青瓜, 生菜片, 醃蘿蔔絲和檬粉, 反而蝦肉比例就偏少. 入口外層的米紙口感煙韌, 帶點米香, 不過吃起來都幾厚身, 而內裡的蝦味道不突出, 反而札肉就啖啖肉, 更有著青瓜和生菜片的清新爽口感. 唯檬粉就有點乾, 整體味道偏清淡, 但米香味偏重, 算是個幾清新的前菜吧.
南瓜海鮮湯 (HK$52) 以原個迷你石鍋上來, 份量其實都夠兩個人分享的. 湯身色澤呈鮮黃色鮮明得有點造假. 不過內裡的配料又意想不到的幾多, 包括有蝦仁, 魚柳, 青口跟蘑菇片等等, 蝦算幾大隻, 吃起來也帶點彈性, 魚柳就有點薄身不過也不算鞋口, 而湯底頗有黏稠度, 喝起來南瓜味都幾香濃, 不過味道就硬是覺得有點假. 整體來說以這個價格這個味道都算OK, 不過不敢說有沒有下味精, 但喝完後不知不覺就有點口乾及嗆喉.
峴港牛油焗青口 (HK$56) 一碟有六隻那麼多, 不過每隻件頭其實不算很大, 上方鋪了一層厚厚的蒜蓉牛油加了點煙肉絲來焗, 本來出來的效果應該幾香口的, 可惜青口焗得太過火, 牛油早巳變成一舊舊乾了, 入口青口偏細隻而且肉不肥不厚, 邊位又焗至烤焦帶苦, 加上表面乾身漿口的牛油, 中間仍是非常多油, 吃起來滿口油膩. 雖然聞起來是幾香的, 但味道就真的十分強差人意.
平順扎肉撈檬 (HK$58) 一碗上來, 底下的檬粉份量十分多, 上方再鋪清滿了份生菜絲, 芽菜, 蔥段跟炸蒜. 頂端再放上五片頗有厚度的扎肉, 份量都夠一個人吃的. 看似是頗清淡的主食, 不過其實撈檬的亮點是附上的一瓶越式酸甜汁, 宅女一向喜愛酸汁, 亳不猶豫就馬上往碗內狠狠的倒進了半碗之多, 不過入口感覺魚露味偏多, 反而酸度就完全不強, 完全不惹味. 幸好檬粉條條分明不會一PAT PAT, 而且生菜絲夠爽脆, 札肉大片得來都算幾厚肉, 質地頗彈牙, 算是不錯. 整體來說如果甜酸汁的酸度可以強一點, 味道就會更加理想.
埋單加一後兩個人要HK$24X左右, 飽七成, 性價比是有點低.
食物水準每樣都是普普通通, 有些又強差人意, 但整體來說又未算是伏. 如果以德福這地段來說, 價格又未算太高, 不過總覺得以這個價格來說的話如果走遠一點應該可以吃到水準更高的食物.
當然, 如果像我們兩個懶得走太遠, 又不想排隊等位的話, 這家餐廳也是可以考慮之一.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