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11-12
4359 瀏覽
自問對台灣早種下很深的好感, 有時侯不經意的發掘到一些心水食店、人氣熱點、必買伴手禮等, 習慣會記下來, 慢慢堆積了很多...很多...曾言之鑿鑿每年都要到那邊旅行至少一次 , 從2012年開始, 承諾可算兌現了, 距離年底之行不遠, 心情自然更為緊張, 期待再逛盡這可愛可親的地方。數到名物, 當然要數牛肉麵啦! 馳名的店子多不勝數, 老字號好, 新貴也好, 每家總有一套獨門配方, 用最真摯熟練的手藝, 將美味帶到人面前, 感動人心。提起程班長, 名字一點也不陌生, 記得前身是在銅鑼灣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嚐過後印象不那麼深刻, 未太廣為人熟知, 其後更無聲無息地結了業 。 以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誰知主理人的心卻未被打沉, 從中汲取教訓, 養精蓄銳。 去年開始轉戰工廈,這次顯然有備而來 ,選用當地食材, 食品設計充滿驚喜,風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麵經過改良, 將人的味蕾道要俘虜。 一傳十, 十傳百, 成功掀起一輪佳話,確為人驚嘆,自此人龍不絕,人氣有增無減。朋友仔舊公司就在樓上,真羨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時向我分享食後感、新消息, 更會傳給我誘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問無力抵擋,
數到名物, 當然要數牛肉麵啦! 馳名的店子多不勝數, 老字號好, 新貴也好, 每家總有一套獨門配方, 用最真摯熟練的手藝, 將美味帶到人面前, 感動人心。
提起程班長, 名字一點也不陌生, 記得前身是在銅鑼灣二期附近, 跟糖水舖合租, 但嚐過後印象不那麼深刻, 未太廣為人熟知, 其後更無聲無息地結了業 。 以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誰知主理人的心卻未被打沉, 從中汲取教訓, 養精蓄銳。 去年開始轉戰工廈,這次顯然有備而來 ,選用當地食材, 食品設計充滿驚喜,風味地道, 主打的牛肉麵經過改良, 將人的味蕾道要俘虜。 一傳十, 十傳百, 成功掀起一輪佳話,確為人驚嘆,自此人龍不絕,人氣有增無減。
朋友仔舊公司就在樓上,真羨慕她乘地利之便, 不時向我分享食後感、新消息, 更會傳給我誘惑度爆登的食物照, 自問無力抵擋, 加上是名台灣控 , 不追著去吃真不像話呢!
沒在工廠區上班已好幾年了, 再度踏足實有另一番感受。 有心避開人潮, 特意預早過來, 週二晚上既非假期前夕, 該不用排隊吧? 位處一樓, 步出貨梯後,靜英英的, 燈光微暗, 幸好指示夠明確, 省卻了頭岳岳的必要。
安頓好後, 店員隨即拿來一張過膠的餐牌, 所有食品清楚列出, 逐項去咀嚼, 爌肉飯、鐵路便當、麻油雞麵線、肉燥飯、滷味、蚵仔煎等, 全都熟口熟面 , 台風正密密飄送呢! 沒成品照, 極其量只能看看報導的圖片, 然而信心沒失, 直覺不會兩個樣。
心多多, 加上二人的胃納有限, 多掙扎啊! 隨心從麵食、小吃、糖水等項目中剔選, 利用紅色蠟筆畫圈和寫字, 簡明易看, 過後能輕易抹走, 聰明又環保的做法。
貫徹平民食堂的作風, 要點餐得到櫃檯落單, 店員效率甚高, 三數下已紀錄好, 換來號碼牌, 將之放在當眼處, 靜候食物送上, 準備好迎接美味了嗎?
筋位呈淡啡色,剔透富光澤,然而入口未像一團膏般失去個性,滑滑的很是煙韌 ,雪的一聲慢慢滑至口中, 膠質豐富。 二人滿有默契, 沒多話要說, 只管低頭默默享用, 不消一會, 已將整碗麵吃清光。
飲料款式比未裝修前多了, 粉圓、冬瓜茶、酸梅汁、紅茶外, 還新增了凍頂烏龍茶和茉香綠茶, 單點$15, 跟餐只需$8, 划算多呢!
未見冰塊的蹤影, 不太夠冰, 唯清潤透心, 瓜味不算出眾, 青澀味盡去 , 隱約還有陣黑糖香, 常聽說冬瓜有助去濕清熱, 益處多多, 教人難得地喝至一滴不留。
只嫌索價近三十大元,折回台幣差不多百二大元,算算看可以買到兩個多包了。 話雖如此, 偶爾一嚐止癮亦沒不妥的。
滷味是冷上,比室溫高一點點。 我倆不約而同選中百頁豆腐,外層的皮很薄, 咬落微韌, 中間的組織細嫩, 不易散, 豆味挺重,欠了潮式的八角香, 幸伴著酸甜的醬汁,同樣可口, 非常醒胃。
本想點海帶, 但始終敵不過豆製品的誘惑, 豆乾比剛才的豆腐略為結實, 感爽彈, 泛著醬油香氣。 記得最初接觸甜不辣時, 一度將它跟糖不甩扯上關係,其實根本是兩回事。 說穿了實用魚肉所製, 頗像日式魚肉餅,外邊脆炸過, 都收縮了, 軟綿綿 , 咬感豐富, 鮮味不遜。
紅豆湯色澤偏滋, 亦未像中式版本濃稠, 沒加入果皮, 吃到的純是紅豆之味。 三色丸子份量慷慨, 交錯下亮麗好看, 紅豆糖水略為稀薄 , 藏著的豆粒可不少, 久煮後都腍透, 香甜不造作, 不會死甜。
吃了這麼多, 每人才$80, 真的要捧著肚子回去呢! 緣份促成了台味之約, 一吃便愛上, 要是一段日子沒來, 腦裡會自動作出提示, 心掛掛, 造就了往後更多的碰面機會。
十粒小雲吞搓至渾圓,脹卜卜的 , 餃皮將內餡收藏, 唯本身透薄, 以致若隱若現…白身的質地有別似廣東式會有陣鹼水味,清爽帶微甜,菜肉饀份量控制得宜,皮肉不至於分離,豬肉綿滑沒渣, 混雜爽甜的菜粒,清新輕盈 。
再在鮮橙的辣汁之中繞個圈, 醋味辛香同時發放 ,調味溫和,未讓辣椒油橫行, 少撮的油葱酥生點睛之用, 香口惹味, 滿咀兒鮮香。
差點兒想重溫美味的牛肉麵, 怎料臨落單之際又改變了, 倒想試試鐵路便當。 豬排、雞排、爌肉之間, 心水是前者, 只因太想吃炸物啦!
豬排沾上粉漿再輕炸, 卻不像上海排骨般不明顯, 反貼近鹽酥雞多粗糙顆粒 , 椒鹽味濃, 不太鹹, 肉質細嫩不鞋口, 肉汁得以保存, 肉味未受梳打粉所拖累。
豆的比例比水多,早煲至起沙,外層的殼都脫離了,沒海帶和臭草的幫助下, 吃出真實的豆味, 甜味稍重手, 綿密有幾分黏性 ,有吃稀粥的感覺, 是加了米所致嗎?
下次倒想試試麻辣牛肉麵, 有三隻辣椒仔的, 真想會一會。未知辣度如何? 會否刺激得眼淚鼻水齊流?得聞店子每過一段時間又有些新搞作, 推出新品 , 近日就有鹽酥菇、炸豆腐等, 將夜市受歡迎的小吃都帶到來, 諸位貪吃的台灣有口福啦!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