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12-27
17 瀏覽
八月初三‧晴香港作為飲食之都,但這麼多年來,吃天婦羅的話,也沒有幾間是真正做得出色的。數下來,最好的還是帝苑的稻菊,再說也會是這裡,沒有第三間了。所以想吃一餐天婦羅,不想過尖沙咀,自然又會來了這裡。不過坦白說,在香港最好的貨色,相比起在元祖國,還是攀不上邊。平日的晚上,人客不多,吧檯也只得幾個客人。可惜大師傅﹝淀田樣﹞那邊已經給人坐了,唯有在檯尾坐下來。在等位的時侯,開了支我認為吃天婦羅最夾味的芋燒酌,是「Satsuma薩摩」,香味濃又帶微甜,吃炸物就最好。也要了碟枝豆來下酒,這裡的枝豆是正宗貨色,很香很夠味,非一般的大陸雪藏枝豆可媲美。這裡還有例牌的一杯梅酒作開胃酒,另外一件甜薯及煮冬瓜作小吃。也可能是市道不好,女侍應一來就叫不要吃套餐,因為「食物會好『行貨』,不如叫蠔、白身魚、元貝、榮螺、和牛...」耍了個眼色,我來叫吧,現在我不懂點菜嗎?真有點煩。本要了無花果沙律做前菜,卻沒有貨,就要了蒓菜蕃茄。在吃日本料理來說,夏天吃蒓菜也是時令,之前在東京吃Soba會席,就吃過一個很精彩的蒓菜小吃。蒓菜晶瑩滑溜,爽口清涼,加上酸酸甜甜的蕃茄,很醒胃。可惜這裡畫蛇添足的加入了魚籽,鹹腥味破壞了
香港作為飲食之都,但這麼多年來,吃天婦羅的話,也沒有幾間是真正做得出色的。數下來,最好的還是帝苑的稻菊,再說也會是這裡,沒有第三間了。所以想吃一餐天婦羅,不想過尖沙咀,自然又會來了這裡。不過坦白說,在香港最好的貨色,相比起在元祖國,還是攀不上邊。
平日的晚上,人客不多,吧檯也只得幾個客人。可惜大師傅﹝淀田樣﹞那邊已經給人坐了,唯有在檯尾坐下來。
在等位的時侯,開了支我認為吃天婦羅最夾味的芋燒酌,是「Satsuma薩摩」,香味濃又帶微甜,吃炸物就最好。也要了碟枝豆來下酒,這裡的枝豆是正宗貨色,很香很夠味,非一般的大陸雪藏枝豆可媲美。這裡還有例牌的一杯梅酒作開胃酒,另外一件甜薯及煮冬瓜作小吃。
也可能是市道不好,女侍應一來就叫不要吃套餐,因為「食物會好『行貨』,不如叫蠔、白身魚、元貝、榮螺、和牛...」耍了個眼色,我來叫吧,現在我不懂點菜嗎?真有點煩。
本要了無花果沙律做前菜,卻沒有貨,就要了蒓菜蕃茄。在吃日本料理來說,夏天吃蒓菜也是時令,之前在東京吃Soba會席,就吃過一個很精彩的蒓菜小吃。蒓菜晶瑩滑溜,爽口清涼,加上酸酸甜甜的蕃茄,很醒胃。可惜這裡畫蛇添足的加入了魚籽,鹹腥味破壞了整個前菜的感覺;
由我發辦,看著牆上的木餐牌,想吃什麼就叫什麼。要了十二件,分別是蝦、海鰻、鰺魚、海膽、墨魚、帶子、北海道芝士、納豆卷、茄子、小洋蔥及小青椒,最後的當然是炸蝦餅。
這裡的蝦說明是日本來的,不算是很大隻,吃起來鮮甜黏口,絕對新鮮,也是正宗貨色,不會錯。吃這一味,絕忌肉質爽口彈牙的,因為多是大陸貨;鰺魚也是時令品,魚肉爽,炸起來更有香味,下次吃天婦羅,也試試這個吧!
是日有海鰻,當然不要錯過。炸起上來外脆口,肉質爽滑又鮮甜。略嫌這位本地師傅上漿不太平均,炸得時薄時厚,影響口感,也發揮不到食材的應有水準;
吃天婦羅叫海膽是很穩陣的,因為不會很差。這裡用紫菜包著炸,感覺是做得不修邊幅一點。味道當然豐腴無比,而海膽也是用上東洋來的,不是北美的電油貨色;墨魚肉厚,彈牙的鮮美,但師傅的功力,已盡見底~~是炸得很油之餘,一咬也褪了脆漿,要這一味,純為測試師傅的功力;
帶子也是大製作,大大粒的,一開四,用帶子殼墊著上檯,收近百元一只的,不欺場。味道不用說,當然味美;炸北海道芝士是個人喜愛的一味,芝士味濃,吃起來軟滑可口。加上紫蘇葉的幽香,好吃到不得了;我喜歡納豆,當然也來一客炸納豆卷。混上了芥末及醬油,美味;最後三味蔬菜,也新鮮味美。朋友大讚茄子美味,我的心水還是炸小青椒。
最後本來吃的是炸蝦餅,最後卻變了三碗炸蝦餅茶泡飯。這裡用的是日本米,泡上鮮美的海鮮湯,加上蝦餅,沒有不美味的道理。
最後來的是雪糕,不知朋友們吃得如何,我可是十分滿足。
侍應的硬銷態度叫人吃不消,如一來就猛說套餐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之後就一味建議吃最貴的食物,還問要不要大池魚、拖羅之類的,令人很煩擾。而本地師傅的功夫也一般,下次還是要坐回淀田師傅那邊。
連酒水,埋單每人九百,吃好東西要給貴價錢,從來公道。
下次,要去稻菊。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