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4-16
1818 瀏覽
利強記屬做雞蛋仔之名店,每次經過必見長長人龍,但卻一直沒機會一嚐。雖然路程遠,但今天總算專程走了一趟,不知能否找回昔日那份雞蛋仔的味道?!此店四周都貼滿了報章之訪問、與名人之合照。現正是午飯時間,今天在店前看的人不多,排隊的人亦欠奉。雞蛋仔現在一「底」賣到十六元,接過那底雞蛋仔,第一個評語是完全不燙手,甚至有少許凍的感覺。或許是客人不多的關係,這底雞蛋仔應是預先做好了,而且還放了一會。雞蛋仔的包裝紙袋算是美觀,而且有頗多少孔,應是用作散熱之用,論設計是具心思的,可惜這次無用武之地。二、三十年前的雞蛋仔能讓人吃出廚子之用心:外皮脆、內裏軟、蛋味足、色淡黃、色素少、燙手即製;當年彩虹邨地鐵站外及坪石邨三山廟外的「走鬼」雞蛋仔小販阿叔那種風味是最好的,至今仍難以忘記,可惜老的老、走的走,那種秘傳之技術已經失傳太久。今次這底雞蛋仔,第一口感覺是「淡」,可能材料漲價關係,竟然連蛋味也欠奉,相信雞蛋份量是相當少。外皮方面是脆的,內裏亦算軟棉,可惜沒有蒸氣蒸騰出來,也缺乏香味,只是徒具外貌,卻乏那份昔日之內涵,今次是完全的失望。看來現在的功利社會,人皆以包裝及名人效應為首,實再難找到真心的雞蛋仔味道
此店四周都貼滿了報章之訪問、與名人之合照。現正是午飯時間,今天在店前看的人不多,排隊的人亦欠奉。 雞蛋仔現在一「底」賣到十六元,接過那底雞蛋仔,第一個評語是完全不燙手,甚至有少許凍的感覺。或許是客人不多的關係,這底雞蛋仔應是預先做好了,而且還放了一會。 雞蛋仔的包裝紙袋算是美觀,而且有頗多少孔,應是用作散熱之用,論設計是具心思的,可惜這次無用武之地。 二、三十年前的雞蛋仔能讓人吃出廚子之用心:外皮脆、內裏軟、蛋味足、色淡黃、色素少、燙手即製;當年彩虹邨地鐵站外及坪石邨三山廟外的「走鬼」雞蛋仔小販阿叔那種風味是最好的,至今仍難以忘記,可惜老的老、走的走,那種秘傳之技術已經失傳太久。
今次這底雞蛋仔,第一口感覺是「淡」,可能材料漲價關係,竟然連蛋味也欠奉,相信雞蛋份量是相當少。外皮方面是脆的,內裏亦算軟棉,可惜沒有蒸氣蒸騰出來,也缺乏香味,只是徒具外貌,卻乏那份昔日之內涵,今次是完全的失望。 看來現在的功利社會,人皆以包裝及名人效應為首,實再難找到真心的雞蛋仔味道!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