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2-27
2941 瀏覽
小時候,老媽沒有給我弄早餐的習慣。每天上學前,拿著老媽給我的零錢,獨個兒走到二樓姨姨的小檔子,跟不認識的大人坐在同一排的小凳上,不是吃著蠔油撈麵,就是吃糯米飯作早餐。回想起來,當時我這個小人兒真是蠻獨立的了,與現在的港孩比較,是他們太幸福?還是那時的我被忽略了?!長大後,我倒覺自己很幸運,因為所經歷的一切,使我不存有倚賴的心,能夠在人生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以往的日子,令現在的我更加回味!在 OpenRice 翻過新志記的食評,小時候的回憶又一再湧現!新志記就是一般老式飯店的模樣,牆壁掛上風扇,貼上一列又一列的菜名,非常整齊;大大小小的圓桌,均鋪上白色的檯布;伙記叔叔們的制服口袋裡,總插上一支原字筆及灰白的落單薄,亦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字筆痕。新志記當晚提供三款燉湯,無花果川貝燉鷓鴣湯能止咳潤肺,加上很久沒嚐鷓鴣湯了,上一回已是多年前, "阿十" 自家烹調的溫暖牌鷓鴣湯,因此記憶特別深刻!無花果川貝燉鷓鴣湯色澤深暗,湯頭不算太甜,但泛著鷓鴣的味兒,餘暗帶點甘,無添加的代表作。簡單的炒豆苗,想不到竟令我吃出一番滋味來。豆苗雖不太幼嫩,還能嚐到葉柄的粗糙感,可是鑊氣十足,豆苗清爽不油,更洋溢著鮮
長大後,我倒覺自己很幸運,因為所經歷的一切,使我不存有倚賴的心,能夠在人生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以往的日子,令現在的我更加回味!
在 OpenRice 翻過新志記的食評,小時候的回憶又一再湧現! 新志記就是一般老式飯店的模樣,牆壁掛上風扇,貼上一列又一列的菜名,非常整齊;大大小小的圓桌,均鋪上白色的檯布;伙記叔叔們的制服口袋裡,總插上一支原字筆及灰白的落單薄,亦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字筆痕。 新志記當晚提供三款燉湯,無花果川貝燉鷓鴣湯能止咳潤肺,加上很久沒嚐鷓鴣湯了,上一回已是多年前, "阿十" 自家烹調的溫暖牌鷓鴣湯,因此記憶特別深刻!
無花果川貝燉鷓鴣湯色澤深暗,湯頭不算太甜,但泛著鷓鴣的味兒,餘暗帶點甘,無添加的代表作。 簡單的炒豆苗,想不到竟令我吃出一番滋味來。
豆苗雖不太幼嫩,還能嚐到葉柄的粗糙感,可是鑊氣十足,豆苗清爽不油,更洋溢著鮮有酒香;而自然的調味,可讓豆苗本身的菜香散發出來,老公和我也大感滿意! 當晚老公和我與另外兩名男食客共同分享一張大檯,正當我們還在忙於查閱餐牌的時候,他們已先行點菜了。他們一共點了兩餸,還有令人詫異的兩大碟生炒糯米飯,細聽之下,原來其中一碟是準備打包的,足以證明新志記的生炒糯米飯有著過人之處。我們決定摒棄一碗的份量,也豪氣地要來一碟。
生炒糯米飯香氣迫人,湯匙在輕撥糯米飯之際,香氣隨即傳出。 不喜歡過份腍軟、失去個性的糯米飯!而新志記的糯米飯炒得乾爽,具有恰好的彈性與嚼感,令我回到從前二樓姨姨的記憶中。從討好的糯米質感,嚐得出這是百份百的生炒製作,加上飯質不油不膩,帶著蝦米、冬菇、臘味碎的香氣,調味自然,評它為香港最佳的生炒糯米飯,新志記實在當之無愧。
第二天將打包的糯米飯翻熱,與美國回港的老死分享,只是糯米變得稍為軟糯,味道依然吸引,連老死也大呼美味! 聽說新志記對烹調雞隻也有一手,於是要來了貴妃雞。從雞隻厚厚的黃油皮脂,便已感應到其油膩膩的口感,幸好我不吃蒸雞的雞皮。
光嚐著雞肉,雞味香濃,雞肉也嫩滑,但可惜未夠入味,當中更發現幾塊雞件佈滿血絲,那邊廂電視又在報導禽流感的新聞,嚇得老公和我馬上把未熟透的雞件移開。 值得一提是隨貴妃雞送來的薑蓉,一再重申是芳香的薑蓉,而不是坊間省時、省成本的蔥蓉。將薑蓉伴著雞件同吃,頓時提昇雞件的味道,這次恰巧由薑蓉彌補了雞件的不足,真是不錯! 飯後送來的甜橙也非常合意,老式的做法真令人受落。 筍殼魚是常吃的魚類,但從未留意過有活的。在新志記林林總總的海鮮中,竟看到還在暢泳的筍殼魚。門口的海鮮大哥稱活的通常用來蒸煮,油浸的烹調方式,多少也浪費了活魚之鮮味。又增添了一點吃的知識,老爸在我們小時候經常提點的 "路在口邊",雖然不是問路,但出於同一道理,不恥下問,獲益良多!
二樓姨姨的糯米飯平民得很,只有丁點花生,伴以豬油和甜豉油,但卻顯出糯米飯簡樸中的純美。到現在我仍記得糯米飯粒的爽韌與嚼勁,可惜在幾十年的光景裡,再沒碰上那般的美味..........直至把第一口新志記的生炒糯米飯放到嘴巴裡,才將舊日子裡的糯米飯與無限思念一再呼喚出來!
將生炒糯米炒成熟糯米飯,所耗之手力極大,主理生炒糯米飯的廚師,日炒夜炒,不知是否已磨練成 "手瓜起墊"?!無論如何,真的要感謝他們的付出!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