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1-05-15
35 瀏覽
一直以來,對食生蠔似乎都有少許戒心,是源於十幾年前,曾經一家十三口去北角衛蘭軒食BUFFET,結果有七個腸胃炎,其中三位入院,一個要吊鹽水,就算衛生處都要打電話問料,再去食肆封查,記憶猶新.近年在BUFFET中,亦只會一件起,兩件止,但開始寫食評之後,發覺要眼光擴闊,第一件事是要多食多試,決不能閉門造車.難得有朋友相邀試食,既有專人講解,又可以增進知識,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試食班的店子位處商住大廈之內,一邊擺放紅酒,讓客人上課品嚐紅白酒,而另一邊早早安排好圍巾,手套及開蠔刀,簡單又認真.負責人先介紹是晚四種蠔的來源地及配應相對的白酒,然後再示範正確的開蠔手法,與及如何品評生蠔的優劣.是晚有分別來自四個不同地方的生蠔,各有特色,感覺上跟紅酒相似,都是來自不同的產區.而每一啖都是有如喝著當地的海水.先上場的來自美國的 U.S Totten Bay, 比較上適宜在大食會之類的宴會中應用,件頭相對比較大,入口CREAMY,海水味不重,金屬味及蠔味亦比較輕柔,少了一份質感.第二種是Australian Coffin Bay, 大概是沒有心理準備,入口第一個感覺是勁咸,當頂得住第一道澎湃的海水味
近年在BUFFET中,亦只會一件起,兩件止,但開始寫食評之後,發覺要眼光擴闊,第一件事是要多食多試,決不能閉門造車.
難得有朋友相邀試食,既有專人講解,又可以增進知識,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試食班的店子位處商住大廈之內, 一邊擺放紅酒,讓客人上課品嚐紅白酒,而另一邊早早安排好圍巾,手套及開蠔刀,簡單又認真. 負責人先介紹是晚四種蠔的來源地及配應相對的白酒,然後再示範正確的開蠔手法,與及如何品評生蠔的優劣.
是晚有分別來自四個不同地方的生蠔,各有特色,感覺上跟紅酒相似,都是來自不同的產區.而每一啖都是有如喝著當地的海水.
先上場的來自美國的 U.S Totten Bay, 比較上適宜在大食會之類的宴會中應用,件頭相對比較大,入口CREAMY,海水味不重,金屬味及蠔味亦比較輕柔,少了一份質感. 第二種是Australian Coffin Bay, 大概是沒有心理準備,入口第一個感覺是勁咸,當頂得住第一道澎湃的海水味之後,蠔味便慢慢滲出,比較上是屬於有個性的一種. 第三款Irish Rock是個人最喜愛的一種,海水味未至於濃烈,但入口帶少許爽口,比起美食蠔又是另一種口感,金屬味亦輕柔,但始終與銅蠔是兩碼子的事. 最後一款是來自法國的Fine De Claire,大概法國蠔的特質跟紅酒一樣,就是在各方面取得平均點,力求食用後令人有回味的感覺,但似乎又失去了個性. 所以在四款當中,個人對第三款念念不忘,而且經過一個開蠔速成班,對蠔的興趣似乎又再重臨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