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1-13
1303 瀏覽
到澳門開完會, 難得晚上無事幹, 順道約些朋友見見面, 吃吃地道餐廳。有時到澳門不是不想去些地道區份, 吃吃他們心目中的好東西, 可是一來上到的士都不知應去哪裡, 二來去到附近又不知從哪巷入, 三來到了也不知應試什麼。找這麼多藉口都是想找多些人一齊吃開心開心一下。他們如常的提出選擇給我, 但今次我也有心水, 這裡我知大名鼎鼎, 亦是很多澳門人喜歡的地道食店。老實說, 只知名字及在黑沙環區, 但它確實的座標哪裡, 我沒有多印象。幸好跟他們一起去, 不用東奔西跑。而這裡原來好在有泊車位置, 只要在車場外開閘後通知餐廳, 他會領你到他們的車位。可是車場九曲十三彎, 陷阱頗多, 駕車人士需特別留意。這餐廳鋪頭其實有兩間, 這樣所示是他們的舊鋪, 在海濱花園車場的入口處, 而其實他們的正鋪已改到從舊鋪拐個彎內巷的新鋪。七時多, 房間無人, 以為時間尚早。可是未幾, 房間, 原來連樓下大廳也坐無虛席, 只是我們早了一步而已。朋友們相繼點上喜愛的, 每樣都很期待, 看這澳門街上的經典表現如何。凍蝦, 是這裡熱點的一名菜, 冷盤食法。灼過的蝦, 拖爽口, 拌上白醋, 蒜同洋蔥。味清香而令人追著進食的感
這餐廳鋪頭其實有兩間, 這樣所示是他們的舊鋪, 在海濱花園車場的入口處, 而其實他們的正鋪已改到從舊鋪拐個彎內巷的新鋪。七時多, 房間無人, 以為時間尚早。可是未幾, 房間, 原來連樓下大廳也坐無虛席, 只是我們早了一步而已。朋友們相繼點上喜愛的, 每樣都很期待, 看這澳門街上的經典表現如何。 凍蝦, 是這裡熱點的一名菜, 冷盤食法。灼過的蝦, 拖爽口, 拌上白醋, 蒜同洋蔥。味清香而令人追著進食的感覺大好, 洋蔥鮮而甜, 蝦肉爽口彈牙。當吃畢所有蝦時, 洋蔥等配料還會有人一口一口的淨吃, 可見這個配料是個等的吸引, 巴不得一個白飯一堆配料大口大口的食。 另一個他們必點的菜是咖哩崩沙腩。以前日子, 在澳門落腳的緬甸人很多, 他們帶給澳門緬甸式的魚湯粉同咖哩做法, 後來慢慢就變成了澳門飲食的特色菜。這個咖哩崩沙腩甚有南亞特色, 它不似印度, 尼泊爾般以多重香料, 又不是馬來西亞的南洋椰汁花奶咖哩。仍是用上洋蔥, 不過是切碎炒軟煮溶, 將咖哩煮得色深, 濃而稠, 加上洋蔥的甜味與少許辣味平衡, 高密度質感在口中凝著, 香味一路滲透。正因如此, 用上了澳門特色的烘豬仔包, 為咖哩襯托, 豬仔包的脆口, 乾身能吸收咖哩的能力, 比起白飯更來得開心, 脆口感覺比印度薄餅更動人, 絕對是一流配搭。然而崩沙腩卻相比之下失色, 我比吃坑腩更愛崩沙腩, 喜歡其煮稔後的水晶軟組織與夾上肥膏的牛薑位置, 加上肉質牛味, 令口感變得香稔而滑。可是這個崩沙腩前期炆得未夠稔, 雖有香味, 但需用牙作功一頓才可。 牛油花甲, 用上牛油蒜蓉辣椒炒的花甲。當然沒有沙, 而且花甲大隻, 肉身厚亦有嚼勁, 配上當然是香而惹味吧! 這個應該不要有太大問題吧。 葡式焗鱸魚, 用上橄欖油油焗的方式, 鱸魚先以鹽擦身調味, 盤底鋪上半吋厚薯仔片, 放上魚及蕃茄, 泡辣, 洋蔥及葡式血腸, 加油同焗。葡國簡單的海鮮烹調手法, 常用的焗爐, 橄欖油, 甚有地道風味。魚鮮而不腥, 雖不算厚肉, 但也可滿足, 只是魚肉在油浸下依然有少許鞋, 是焗的時間有些微之誤。不過想特別提到的是魚以陫的其他配料, 經過油焗之後變得異常吸引。洋蔥煮過後又稔又甜, 泡辣有鮮香而不辣, 稔而帶少許爽口, 血腸不硬而有油脂甘香, 蕃茄仍保持水份有油有汁。最好食的莫於殿在下層的薯仔片, 吸收了魚及其他配料焗出來的精華, 而且有少許焦香, 很好。 金蒜胡椒蝦, 蔥蒜辣椒胡椒香味經熱鍋烘逼, 而煮進蝦之中。這種星馬式的配味方汰, 惹味至極, 而且配料乾煸的程度, 每樣都可吃, 其中就以一粒粒的胡椒最好。胡椒脆口, 一咬而碎, 還保留原粒胡椒的香辣惹味。至於蝦, 雖然香脆的外殼加上有彈性的肉質, 可是頃刻間似做了陪襯。不過胡椒及辣椒產生出來的辣味也不少, 如果對辣味十分敏感的朋友, 這味菜未必適合你。 葡式燒乳豬, 很多時葡式燒乳豬雖然都是皮脆, 但是皮的表面不會起砂, 而且肉嫩而肉較薄。可是這個葡式燒乳豬不知是否以中式的乳豬方法改良了, 皮起砂而更爽脆, 肉厚身而啖啖肉。不過不知是否使用雪豬還是燒製配味不足的關係, 肉的本身有些味道不太自然。無論如何, 皮的表現的一流水準! 然而更開心的就是這個殿在底部的炒飯, 入味而惹味, 粒粒炒起, 加上切豬時流下的豬油, 美味美味。 燒魷魚筒, 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味。魷魚本身味淡質感帶韌, 要靠汁醬刀功才可令魷魚易嚼而鮮味。魷魚筒是燒烤餐館常有菜式, 雖然都不差, 但做得好的都不多。通常火候時間太長, 令魷魚欠肉汁及欠彈性; 又或是怕魷魚焦掉, 少加醬汁, 輕烤短燒, 結果無味又不香。這個處理可謂中庸, 魷筒邊燒邊加汁, 令魷魚表面焦香有味, 可是肉質嫩而有彈性。特別一提不同部位的鮑魚筒能帶給你不同的滿足。魷魚頭最膠口, 而且彈性最好, 汁醬對其影響最少, 鮮味最濃; 魷魚翼扁而爽脆, 有嚼勁而汁醬味中帶少許鮮味, 咬下卜脆破皮感覺最好; 魷魚鬆就是這個乾脆香口, 汁醬惹味而脆薄, 感覺利落。 澳葡式的烤鹹豬手, 有別於乳豬, 外皮是稔綿膠質, 吃下有點漿口。肉較硬, 但更香味更濃。不過吃到有飽意時再吃, 就覺得它的肉太粗糙。不過中間軟組織夾油甘香, 雖感覺膩口, 但依然回味, 而且燒烤香味亦真實存在。 反而烤牛扒就有點大失所望, 可能東西一拼上桌, 吃牛時已轉冷。肉質粗鞋而硬, 肥膏已半成形, 所以牛羶味與油膩感太重。火候經過上桌後的時間後, 肉被餘溫烘著變得太熟。不過依然感受得活生生的燒烤香味, 可是這比較起之前的菜式, 表演實在相距甚遠。 最後這個是白灼椰菜, 不要以為這個很普通, 原來一點都不簡單。如要論菜的鮮甜味, 這個菜比很多什麼大店的花巧菜來得實際。香港與澳門做椰菜的比別, 香港習慣切開椰菜拖水, 時間快, 成本效益高, 一個椰菜可做三碟灼菜。可是澳門做法更實而不華, 原個白灼水煮, 上水後才切開加少許橄欖油便開動。一個椰菜做一個菜, 抵吃之餘, 味道亦大相逕庭。因為椰菜是原個水煮, 菜汁青鮮味流失少, 令菜味特別濃; 而且原個煮, 內心還是嫩綠而脆, 只加少許橄欖油就能帶出絕大的回響。吃東西就是這麽簡單!!
整體來說, 餐廳的美味大於失望。啖啖都是地道真味, 感受的是歷史, 是文化, 是街坊生活。它不是戲中跑龍套的小角, 卻貌似小卒; 但菜式亦不見得能上大臺的小生花旦, 不過這樣的平易近人味道, 才可令人會心微笑。而且這裡除晚飯時間外, 宵夜時段可能比晚飯更旺更熱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