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5-18
4858 views
日本菜和台灣菜分別也吃得多, 結合一起成日台Fushion菜卻甚少接觸. 日本菜以清淡和新鮮見稱, 而台灣菜則以濃味取勝, 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菜式, 走在一起, 再注入藝術和美學元素, 的確是一種嶄新的飲食體驗. Naked Gurume Gyarari 位於中環SOHO區, 由半山扶手電梯走過來也很就腳, 門面有少許隱閉, 不留心看很易走過了頭. 黑色長窄巷入口, 上了樓梯, 就是餐廳所在. 在餐廳的另一邊原來是一個畫廊, 不定時開放, 也可供包塲作活動之用.餐廳的格調就是走向型格一類, 昏暗的情調, 簡潔俐落的陳設, 門口一棵假的櫻花樹擺設, 雖有點格格不入, 但也為比較酷的餐廳加注一絲柔情和色彩. 店內佔地頗寛敞, 卻沒有吝嗇地放多幾排枱椅, 全店就只有不夠10張枱, 空間感充足裕. 廚房在盡頭位, 半開放式, 可觀賞到大廚製作時的模樣, 當然也會讓食客更安心一點.說到這次的班底, 是數位久未相聚的好姐妹, 難得一呼百應, 在彼此各有各忙的日子下, 相見並不太容易, 所以我們也份外珍惜.Naked 解作赤裸裸之意, 也代表食物的新鮮和原創味道, 前者當然無庸置疑, 說到味道的
Naked 解作赤裸裸之意, 也代表食物的新鮮和原創味道, 前者當然無庸置疑, 說到味道的原創性, 在這簡單的一餐中更是表現無遺, 一些熟悉的材料, 菜式, 在大廚的無限想像和創意之下, 發揮得淋漓盡致, 改頭換面後呈現在眼前的, 卻活像是一碟碟精緻的藝術品, 目不瑕給.
作為前菜, 這個吞拿魚藜麥沙律可謂相當稱職. 厚切吞拿有沒有過多魚脂, 入口稔滑鮮甜, 能吃出那股新鮮. 底層鋪滿超級食物藜麥, 伴以紅菜頭, 牛油果泥, 有機菜, 吞拿魚籽, 酸醋汁等, 入口像爆珠般有趣, 口感獨特, 蔬菜類則新鮮清甜, 味道酸甜清新, 十分的醒胃.
吃完比較西式的沙律後, 這一道海山酸辣炸雞翅就像把舌頭由遠方帶回我們熟悉的東南亞菜. 雞翼以甜辣椒醬, 小茴香, 芫荽葉, 青檸等醃炸, 酸辣甜的味覺混合在一起, 惹味非常, 青檸有提味作用, 那獨特的酸澀味更令菜式傾向泰式的感覺.
精緻可愛的半熟薰蛋不只在上海或蘇杭菜才能品嚐, 用湯匙盛上的半邊鴨卵, 以櫻花木, 八角, 花雕酒作薰料. 橙黃色的半流心蛋黃, 鮮艷欲滴, 蛋面再淋上紅菜頭汁和黑魚籽, 色彩的美學配襯表露無遺, 儼如一件件藝術品呈現眼前.
又一中西合璧菜式. 用上京菜常用的飽皮, 內裡滿滿放的是48個月風乾西班牙火腿, 脆腐皮, 龍蝦肉和芝士醬. 半開口的夾子排在一起, 賣相十分精緻, 像迷你小三文治.
吃了之前幾款, 創意十足, 也夠中西合璧了, 但日本菜的感覺一直不太顯現, 直到這一款. 概念是由客人自由發揮, 造出自己口味的手卷. 木板上整齊排列着和牛, 海膽, 和牛他他, 鵪鶉蛋, 泡菜, 蒜蓉, 還有紫菜和紫蘇葉作包裹之用.
大家還在努力製作卷物之際, 另一道讓人驚嘆的菜式又上枱了. 一客4個迷你甜筒盛着的分別是海膽, 魚子, 柚子汁和羅勒葉; 另一客則是Toro, 珍貴鱘魚子, 黑芝麻等. 整齊的豎立在金屬架上, 賣相漂亮之餘,還增添一點點型格貴氣.
台式三杯雞的化身, 以另一個面貎呈現. 用上泰式煮法, 加入九層塔, 辣椒, 花雕, 蒜蓉, 薑等煮成, 下層鋪着九層塔薯蓉, 跟平常吃的三杯雞件不同, 這裡以雞鎚代替, 賣相更具一致性, 吃起來也更啖啖肉.
又是矜貴和精緻結合, 原隻飽魚配上牛舌, 加入青蕃茄醬和百合, 一啖一口, 足以把小咀填得滿滿. 不過...我就不吃牛舌的, 轉贈友人 飽魚以紅燒方法煮稔, 十分入味, 口感煙韌有嚼勁, 鮑魚味香濃突出, 伴以相對清新的蕃茄醬, 能減低飽滯感和鹹度.
每碟雖小巧精緻, 但吃到這裡已感到十分的滿意和滿足, 不會過飽也不會不夠. 最後的一道菜當然離不開是甜品. 上枱時大家都嘩然, 極度講究的設計, 雲石磚上放了鮮芒果Gelato, 伴以鳯梨酥, 綿花糖, 加上士多啤梨醬, 腰果仁, 再灑上七彩糖珠. 這盤甜品儼如一個繽紛樂園, 精美程度讓人不捨得把它破壞.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