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9-08-22
1914 views
識途老馬帶小的到北角一家隱祕的和風店享用午餐。大熱天時,配以正午的陽光,小的其實沒有閒情在室外逗留。經過上回建議專誠由九龍區坐地鐵到北角,由北角走向馬頭,再由馬頭搭船回歸九龍黃埔馬頭,然後始步行到餐廳。說實在,小的對如廝安排著實不敢苟同。要是這情況發生在晚上,而且非為炎炎夏日,這番拆騰還可接受,反之卻是何苦來由?有了過往經驗,朋友卻總喜歡神祕兮兮地不預先公告餐廳名目位置,小的唯有簡單地查問一下店子與北角地鐵站之距離會否很遠,始安心出發。北角地鐵站深入地底,平日小的多以之為轉車站,鮮有於此盤桓。自手術過後,小的體質今非昔比,稍稍走兩步便告氣喘,而且汗如雨下,不知多麼地難受尷尬。這趟由車廂行至地面,想不到在室內的環境下情況依然。友人見狀打了個突兀,小的卻為自身的虛弱無力難過不堪。在A1出口往回走,原來餐廳座落寶馬道,該是A2出口較直接。大概是友人習慣從A1出口來回馬頭,不過只要穿過一個舊商場,咱們好快便回歸A2出口,一家黑壓壓、莫測高深的店子嚇然就在對街。店子的舖面居然沒有名字,頂部屬於招牌的位置只鋪上厚厚的一層稻草,其中只露出鐵色的冷氣通風口。店外的牆身以深木條子一格格地推切而成,只於頂
有了過往經驗,朋友卻總喜歡神祕兮兮地不預先公告餐廳名目位置,小的唯有簡單地查問一下店子與北角地鐵站之距離會否很遠,始安心出發。
北角地鐵站深入地底,平日小的多以之為轉車站,鮮有於此盤桓。自手術過後,小的體質今非昔比,稍稍走兩步便告氣喘,而且汗如雨下,不知多麼地難受尷尬。這趟由車廂行至地面,想不到在室內的環境下情況依然。友人見狀打了個
突兀,小的卻為自身的虛弱無力難過不堪。
在A1出口往回走,原來餐廳座落寶馬道,該是A2出口較直接。大概是友人習慣從A1出口來回馬頭,不過只要穿過一個舊商場,咱們好快便回歸A2出口,一家黑壓壓、莫測高深的店子嚇然就在對街。
店子的舖面居然沒有名字,頂部屬於招牌的位置只鋪上厚厚的一層稻草,其中只露出鐵色的冷氣通風口。店外的牆身以深木條子一格格地推切而成,只於頂端位置換上磨砂玻璃的條子,穩穩透出內裡的燈光。然而於日間徘徊,這樣的一家和風店幾乎是完全地融入牆身裡,過而不覺。至於其入口趟門,用的乃是不透光的深色玻璃間木條子。大隱隱於市,這樣饒有風味的餐廳,未入門已先引發小的無限興致。
進入餐廳小小的舖子中間擺放著燒烤爐,不用解釋也知此店賣的為串燒矣!座上圍著烤爐的高身吧檯,既有風味亦表彰咱們對廚師的專重。一張簡單的午市餐牌,道盡日本人專注唯一的情懷。友人揀了個雞唐揚丼,小的則選了燒鰻魚丼。
午餐均配有沙律、小吃與麵豉湯。這道小巧的沙律有小的喜愛的粟米粒,以芝麻醬調和,雖然不夠豐富,卻是清新可口。另一高身杯子盛著豆角與木魚,小的本以為下面為和風燉蛋,細瞧之下始發覺原來杯子只有一半深度,除了豆角便別無其它。豆角非為小的所喜,不過廚師慷慨地以大量油漬,減底豆角本身的粗糙。
麵豉湯上有許多的紫菜,而且煮的相對清淡,不太利口,卻是利身。至於一旁的蘿蔔干則一貫地不合小的之脾胃了。
主菜未到遂以目光四處發掘,原來中間的燒爐亦分兩組,前端為普通串燒,後面以三邊玻璃圍著的則屬傳統炭烤爐,為免油煙故有這樣的配置。而天花上則安裝了大型的抽氣扇,咱們座於爐邊,油煙居然端的不怎麼外洩。
廚師為鰻魚掏上特製醬汁,便在炭爐上慢慢燒烤。友人的雞唐揚丼率先出場,雜錦雞串有免冶丸、雞胸、雞肉絆香葱⋯⋯老實說,小的瞧著這樣的組合是完全不感興趣,試了一粒免冶丸與雞肉葱串,味道滋香,並有濃厚的醬油甜味。至於雞胸塊則是粗糙得難以入口。雞是雪藏品種地沒有鮮味,沒有驚喜的調味,串燒亦稍欠火喉,唯有寄望小的之鰻魚丼。
鰻魚與飯分開送上,鰻魚的份量頗多,小的甚覺驚喜,只是其特製的鰻魚汁同告一般。或許是爐火不夠猛,故沒有豐盛的燋烤香氣。為減少油煙,卻犧牲了食物水準。
、
餐廳牆身有兩列由瓦片鋪砌出來,門口位置又擺了一花藝裝飾,想來餐廳的老闆不是一絲不苟的日本人,便為錢多至不計成本的富二代。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