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5-02
69 浏览
想吃一頓像樣的素宴,可惜坊間的素菜館,除油水過重之外,近年流行「假肉」的風味,做出色香味像真度極高的菜式,初吃還算新奇,繼而覺得有違吃素的本意,大多不甚滿意。當知道這「名實相符」的素宴局後,約會排滿之下,仍決定執意前往;除了追求的飲食理念,也渴望與各食友相見,不論是好久不見、惺惺相惜還是一見如故,每次也是一個期待。地點位於半山的科達中心,其路是不太好走,依時到達之下,被配坐在帶點佛味的偏廳處。不計席前奉上的花茶和齋滷味,頭陣的前菜分別有滷水猴頭菇和雲耳炒百合,前者滷得入味,醬香之下仍吃出食材的軟熟和鮮味,後者則火侯剛好,乾身而食味爽甜,打後的一道京都乾煎豆筋,其味道近似於讀書時小賣部的甜魚乾,吃齋時還想著肉類,想起也有點罪過。湯羹類有如意百合羹,材料有雜菜粒和百合片,味道不寡,略嫌其下的汁芡太稠了。反而另一道的藥膳野竹笙浸榆耳,用當歸和杞子弄出來的上湯,藥味香甜而味濃,配上爽身的竹笙和少吃到的榆耳(一種罕見的野生菌類),本身愛上藥材味,人夾味緣,顯然後者更得我的歡心。跟著送上一系列的招牌菜式,荷塘吐艷是這裡的名物,用軟身的節瓜片捲上去了芯的生蓮子,排成蓮蓬之狀後蒸熟後,再淋上一個琉璃芡
地點位於半山的科達中心,其路是不太好走,依時到達之下,被配坐在帶點佛味的偏廳處。不計席前奉上的花茶和齋滷味,頭陣的前菜分別有滷水猴頭菇和雲耳炒百合,前者滷得入味,醬香之下仍吃出食材的軟熟和鮮味,後者則火侯剛好,乾身而食味爽甜,打後的一道京都乾煎豆筋,其味道近似於讀書時小賣部的甜魚乾,吃齋時還想著肉類,想起也有點罪過。
湯羹類有如意百合羹,材料有雜菜粒和百合片,味道不寡,略嫌其下的汁芡太稠了。反而另一道的藥膳野竹笙浸榆耳,用當歸和杞子弄出來的上湯,藥味香甜而味濃,配上爽身的竹笙和少吃到的榆耳(一種罕見的野生菌類),本身愛上藥材味,人夾味緣,顯然後者更得我的歡心。
跟著送上一系列的招牌菜式,荷塘吐艷是這裡的名物,用軟身的節瓜片捲上去了芯的生蓮子,排成蓮蓬之狀後蒸熟後,再淋上一個琉璃芡,賣相上固然美觀,食味則偏向清淡鮮甜。佛海蒲團的內涵是爽口的羅漢炒齋,在外層則包了一塊煙韌的腐皮再行炆煮,有心思之餘,也一改此味油膩的印象。
清淡的有欖仁蒸鮮竹,用上欖菜那獨有的香味配上淡口的鮮竹,配搭上可算是恰當。另外一味鮮支竹銀絲浸秋葵,是一道濕煮的菜式,秋葵可算是一種少接觸的時蔬,其味有點辣,味道的印象也是有點模糊。小炒皇有粟米、松子和沙葛等,鑊氣與食味俱佳,建議奉上生菜片,當作生菜包的吃法。
心意頭腦是即撞的豆腐花,口感滑溜,細嚐下還是有淡味豆香,食物眾多之下,放多一會就會變回一攤水了。配上三種醬料作鹹吃之用,想小時家貧,用豆花加上醬油已是主菜一碟,當然現今也不太富裕.........咕嚕魔芋固名思議,是用上生炒骨的做法,味道酸甜還算得宜,炸魔芋的口感不似肉排香脆,倒是有點煙韌。
飽肚的澱粉之物,有咖喱汁黃金烘包和菠蘿炒飯,咖喱汁用上南瓜盅奉上,味道帶甜而不算刺激,配上香脆的黃金烘包,上面的黑色物絕不是蒜蓉,除了肉食之外,蔥、蒜、韮、蕎和興渠也不在素食之列,因有挑動情緒之慮.......用波蘿殼奉上的炒飯,沒用蛋之下仍算炒得乾身,除淨吃之外,也可用上咖喱汁作伴吃,食味也是不俗。
尾段來些菌類的菜式,用鍚紙焗上的牛肝菌香草翠肉瓜,個人覺得視覺大於食味,不過牛肝菌這食材香味也重,鮮甜味甚足的羊肝菌,配合爽口的鮮露荀,配搭的效果甚佳,其美味是不容置疑的。椒鹽金針菇可算是素版的炸白飯魚,口感香脆而不油膩,那金針菇的鮮甜味道,不用醮醬之下,食味也佳。
點心有蘿蔔絲酥餅,自來搓酥皮要用上豬油,這裡只用菜油也弄出鬆化的效果,配上爽甜的蘿蔔絲,水準甚佳。熱騰騰的素菜包一口一個,外皮鬆軟,配上清淡的素菜餡,是對「點心」這名詞的一次解讀........甜品有杞子桂花榚和椰汁榚馬豆榚,味道不過不失;最後的紅棗千層榚,味道香甜略帶煙韌,只得五件之下,多得食友星爺施展「神技」,立時分得足夠十五人享用。
埋單要一百八十元一位,比想像中貴了一點,不過吃了多道菜式,整體味道也達中上水平,勝在不油也不寡,略嫌一至兩道菜有下了「師傅」之嫌,是信心不足的表現。證明不需要甚麼素肉,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配合蒸炒炆煮燉炸的烹調技巧,也可弄出可口的素食。
有堅持是一種好事,還望不要鑽牛角尖,最後引用李天命老師的說法:「做人不可執著,也不可執著於『不可執著』。」能夠放下身段,多作各方面的嘗試,才配作一個「吃道行者」。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