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
0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請與餐廳確認詳情
星期日, 齋妹要溫習, 惟有一個出街蕩蕩, 順便做兩件事, 一是去下次飯局的地點, book定位. 二是為了再下一個準備搞的飯局, 攞少少資料. 做好第一件事之後, 時間已經是兩點幾. 先醫一醫肚, 再去上路. 要食燒臘飯, 總是喜歡去一些比較街坊的食店. Local 出品, 永遠感覺較連鎖店既燒臘更加親切. 叉燒, 沒有要求食肥叉, 換來瘦叉, 但一樣夠淋夠味, 燒鵝, 沒特別要求下, 斬了隻鵝脾俾我. 有脾食, 當然好啦. 只是飯唔夠汁, 不過美味的叉燒燒鵝, 親切沒拘束的服務. 這就是街坊店的吸引之處. 飯後, 上路大圍去.
繼續閱讀
我是這間燒臘店的常客,最近才知OR有其資料,他的燒味出品在這區來講是不錯的,而基本上是做街坊生意,早晚人流也不少。套餐很抵食,很多小菜任揀一款,由$35至$40,還有例湯及一大碗白飯,如果是燒味套餐,還奉送多一碟油菜。是次又是三人行,叫了三個套餐加一枝啤酒。老火例湯味道很濃,火喉十足。三小菜是韭黃叉燒炒蛋、金銀蛋莧菜及燒肉併生腸。韭黃叉燒炒蛋是我最鍾意食的一味,蛋炒得很滑,叉燒份量又多,而且又用瘦叉,極合我心意。不過蔥的比例多過韭黃。金銀蛋莧菜-材料甚多,最驚喜是加了草菇,連蒜子也不少。不過最為奇怪是鹹蛋黃,是長條型又較硬,應該是現成買的乾曬鹹蛋黃。燒肉併生腸-由於我們是食晚飯關係,燒肉皮已不太脆尚可原諒,而肉雖是瘦但一點也不韌。生腸爽口非常。而墊底的鹹脆花生最受我們歡迎。以前也試過其他小菜,例如生炒骨、京都骨及蒸魚等,味道不俗,份量又很多。
繼續閱讀
記憶中以前幫襯過買叉燒味道唔錯今日難得路過又黎幫襯下不過今次既target係蜜汁雞翼可惜有少少失望無錯顏色好靚雞翼尖又有少少燶可惜味道唔夠入味比我o係旺角街市買o個d差左少少
繼續閱讀
每每經過這頭總記掛這裡的靚燒鵝脆燒肉,見一段時間沒來幫襯,就在到青衣之前在這裡落腳。記得上次過來,一碟碟頭飯只能清掉一半,是趟都是碗上較為有衣食,仍是燒鵝火肉飯配例湯,不二之選。燒鵝還是甘香豐膩,燒肉皮仍舊脆口非常,難怪一面趴飯一面看著外賣人潮不絕;而金銀菜例湯依然香甜,喝後像在一塊燒紅的鐵板上澆上一盤冰水一般。後記一:看到三位太太來賣外賣,其中一位高聲說這帶的燒臘檔算這間最好味,就算價錢貴一點都值得,不知就裡的會以為做碼!後記二:看到一位顧客上門提取乳豬,問過老板娘說是用作婚嫁的金豬回門;想以前是用大紅金豬整體回門,師傅送貨之餘當場斬件,而據老板娘說現在不小人家都只是以乳豬回門作禮,由此可見香港的家庭結構起了很大的變化。以古老思想的我,日後非光顧她大紅金豬或最起碼的中豬回門才能成體統!
繼續閱讀
某個下午突然很想吃飯,走過這裡見到沒有太多客人就坐下來吃個飯。環境就如一般燒臘飯店,地面總是有點滑,檯面上的玻璃杯都用作洗餐具之用,全店都是叔叔伯伯,我這個"麻甩佬"坐在這裡也沒有突兀感。叉燒燒肉飯($23)轉眼間送到,碟頭大大的相當對辦!半肥瘦叉燒有點蜜味,肉質也很鬆化,只可惜不太夠焦,沒有那香口的焦香,感覺還欠一點點;燒肉是較瘦那部份,幸而也不會太韌,也沒有很咸的味道,要不是有點黑豉油,相信味道更淡,最好吃的是脆卜卜的燒肉皮,好像在吃薯片一樣,只可惜沒有芥末作伴呢!!伴碟的灼椰菜也頗甜,可以多一些更好。是日例湯為青紅蘿蔔煲豬肉($3)煲得很夠時間,很老火湯的味道,$3一碗是物有所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