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9-20
52 浏览
早陣子在OpenRice的「開飯搶鮮試」活動中,見識過簡師傅的手勢,當時已想擇日再訪。終於在一個多月後,落實重臨一試真章,並決意再試這裏的招牌粵味黃土雞。知道黃土雞的製作需時,為免呆等,早已在訂位的時候預留一隻。到達菜館時,先點了兩個小吃(脆皮豆腐、烤椒皮蛋)和兩款小菜(百花燒汁煎釀帶子、梅菜皇蒸芥蘭),想邊吃邊等黃土雞的製作,並按胃納情況,再點其他菜式。落單後過了十五分鐘,小吃還未上桌。找侍應跟進後約兩分鐘左右,脆皮豆腐才上桌,但烤椒皮蛋仍未見蹤影,只好著侍應繼續跟進。說到脆皮豆腐的質素,十二塊如金磚般的炸豆腐,整齊地排滿長方形碟子上,以少許菜葉點綴,可謂平實可喜。豆腐的表面炸至熱脆,難得一點都不覺得油膩,也不過鹹,不能不讚。可惜所用的豆腐,是一般本地製冷藏豆腐,吃起來雖然很滑,但豆味欠奉,然而整道小吃的水準是可以的。吃完脆皮豆腐,找侍應跟進烤椒皮蛋的情況,答案仍是在準備中,只好先吃已上桌的百花燒汁煎釀帶子。六隻大大的帶子,面層釀了厚厚的蝦膠,經「走油」後淋上燒汁,放在已鋪上薄藕片的長形綠葉後上桌。這道菜式無論在賣相或味道方面,都是我整頓晚飯中最喜歡的一款。帶子肉質夠厚,經「走油」後
落單後過了十五分鐘,小吃還未上桌。找侍應跟進後約兩分鐘左右,脆皮豆腐才上桌,但烤椒皮蛋仍未見蹤影,只好著侍應繼續跟進。說到脆皮豆腐的質素,十二塊如金磚般的炸豆腐,整齊地排滿長方形碟子上,以少許菜葉點綴,可謂平實可喜。豆腐的表面炸至熱脆,難得一點都不覺得油膩,也不過鹹,不能不讚。可惜所用的豆腐,是一般本地製冷藏豆腐,吃起來雖然很滑,但豆味欠奉,然而整道小吃的水準是可以的。
吃完脆皮豆腐,找侍應跟進烤椒皮蛋的情況,答案仍是在準備中,只好先吃已上桌的百花燒汁煎釀帶子。六隻大大的帶子,面層釀了厚厚的蝦膠,經「走油」後淋上燒汁,放在已鋪上薄藕片的長形綠葉後上桌。這道菜式無論在賣相或味道方面,都是我整頓晚飯中最喜歡的一款。帶子肉質夠厚,經「走油」後仍能保持嫩滑,蝦膠又爽甜又彈牙,而燒汁又帶少許甜味,非常好吃。吃完這道菜後,再次找侍應跟進烤椒皮蛋的情況,才知道原來侍應漏單(怎麼不跟我早說?!)。
這樣又等了約十分鐘,早前所點的梅菜皇蒸芥蘭才上桌。這是一道很清淡的素菜,很適合夏天吃。或許芥蘭不是夏天的時蔬,所以吃時覺得帶有少許澀味。另外,芥蘭的質感只硬不脆,更可惜的是梅菜皇有種經久放後所散發的噏味,而且勿味道也不夠甜。這道菜式,是頗令人失望的。
斷斷續續地吃了幾道菜,但肚子仍是很餓,再多點一道石鍋鵝肝肉碎茄子,結果仍然要久等。期間侍應告訴我們黃土雞還未做好,要多等十五分鐘,時間一到廚師出來跟我們陪不是,要我們多等十五分鐘。這樣一等再等,前後等了足足一小時,粵味黃土雞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令人最失望的是,黃土雞看得出是趕時間之下的產物。賣相簡直皮肉分離,又肢離破碎的,雞頭旁邊竟出現一隻雞下腿,跟早前在這裏吃到的同一道菜式有很大分別。這次的雞,肉質不夠上次那一隻的厚,吃起來也不夠上次的滑,可幸脆度仍足。
當晚吃的最後一道菜是石鍋鵝肝肉碎茄子,內有少許菇菌、大量去皮茄子、肉末和好些鵝肝塊。石鍋本身被燒至高溫度,很能保住鍋內食材的溫度。上桌時因為太熱,所以不能即時吃。可能因為久放熱鍋之中,鵝肝變得硬實不好吃。其他如茄子、肉末之類的食材就普普通通。為免再等了又等,決定不再追加,連甜品一項也免了。其實當晚的食客不多,堂食只三成滿,不知道為何仍錯漏百出,令人大失所勿望!
张贴